美国反恐战争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遭遇失败,但实现了避免另一场9·11式袭击的目标。拜登调整外交政策之际,美国是否还有资源或耐心维持有效的反恐政策?
中国承诺向阿富汗新政府提供2亿人民币的食品和其他援助,以及300万剂新冠疫苗。尽管尚未完全承认塔利班政府,但谨慎示好的举动表明北京渴望在阿富汗取得影响力。
国内人道主义危机加深、对异议人士的镇压削弱公众信任;与巴基斯坦紧张局势加剧、政权在国际社会仍然面临孤立。任命过渡政府后,塔利班的挑战越发清晰。
塔利班上一次掌权期间的中坚分子被委以重任,其保守和神权核心基本上没有改变。同时,塔利班暴力驱散了喀布尔的抗议活动,表明他们不会容忍和平异议。
克拉丽莎·沃德是美军撤离阿富汗期间最引人注目的记者之一。9·11事件令她决意开启记者生涯,从巴格达、阿勒颇到喀布尔,报道任务将她带到战火纷飞的冲突地区。
拜登称美国已尽可能高效完成了撤离行动,但根据一份内部报告,撤离过程混乱无序,重要信息缺失,难民安置点拥挤不堪,儿童无人照看,很多人健康状况堪忧。
塔利班并非首个在现代接管国家的反抗军。尽管治理模式各有不同,但从毛泽东到乌干达政府,巩固威权地位、进行大清洗,以及寻求外界认可都是其得以立足的有效手段。
面对该如何与再次掌权的塔利班打交道,各国政府仍在谨慎观望。为什么外界都在密切关注阿富汗的未来?要获得国际承认,塔利班需要做些什么?这里是我们的分析。
在艰难搭上离开喀布尔的飞机后,难民被送往卡塔尔的中转中心等待安置。绝大多数人将陷入漫长的等待,许多人甚至没有资格入境美国。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和担忧。
塔利班已向美国寻求经济和外交支持。尽管塔利班声名狼藉,但为了遏制恐怖主义,避免阿富汗经济崩溃,再加上地缘政治考量,拜登可能不会再对该国施压。
随着美国完成从阿富汗撤军,阿富汗再次走完了一个暴力和动荡的循环。人们普遍担心塔利班统治的真实面貌将会如何,他们会延续复仇?还是真正走向接受与和解的新道路?
塔利班占领喀布尔前夕,一位在那里长大的时报记者返回故乡,探索和记录一个希望的时代结束前这座城市的模样。阿富汗人的生活仍在继续,但笼罩在许多人心中的是绝望。
“麦奇”曾长期担任美军特种部队的翻译,塔利班接管喀布尔后,他带着家人试图离开,却发现自己孤立无援。一群曾与其共事的美国军人展开了一场营救他的全球行动。
美国及盟友20年的军事行动已让这两个恐怖组织付出重大代价,但喀布尔爆炸表明它们仍拥有造成大规模杀伤的毁灭性力量。阿富汗的稳定和安全面临重大威胁。
表面上巴基斯坦是美国阿富汗战争中的伙伴,实际上却扶植并保护塔利班在巴境内的骨干力量。巴基斯坦将塔利班接管阿富汗视为自己的胜利,但它该如何处理这个“战利品”?
2001年,塔利班曾有意与美国谈判,但华盛顿坚信可以将其彻底消灭,对交易毫无兴趣。如今阿富汗的局势令一些外交官反思,如果当时促成了塔利班的投降,会发生什么?
许多欧洲人愈发认为,不能再依靠美国来保护他们的安全利益。随着华盛顿将外交政策重点转向中国,这种焦虑有增无减。但对欧洲而言,独立的代价是高昂的。
塔利班正与前总统卡尔扎伊及莫斯科等进行接触,试图兑现组建“包容性”政府的承诺,并击败反对其统治的顽固分子。与此同时,首都喀布尔的混乱仍在继续。
随着当地局势恶化,多家美国新闻机构组织了一场全球救援行动,帮助包括厨师、园丁和司机在内的阿富汗雇员及其亲属撤离。时报的128人团队也经历了一场惊险逃亡。
阿富汗至少四个城市爆发抗议活动,塔利班开枪驱散人群,并加紧搜捕曾与美国和北约合作的人。成千上万的民众仍在试图逃离阿富汗,更多人因恐惧而躲在家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