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纪念时报书评栏目诞生125周年,我们邀请读者选出这125年中最好看的书。从童话、魔幻巨作到家喻户晓的经典著作,读者最终选出了五本最优秀的作品。
时报书评编辑选出了今年最出色的十本小说和非虚构类图书。入选书籍包括美国文学天才西尔维娅·普拉斯的传记,以及涉及20世纪最伟大思想者的探索、美国奴隶制等主题。
时报和纽约公共图书馆合作评选出本年度十佳儿童绘本。从一群时髦的昆虫、一个探险家的家庭,到疫情期间的无名英雄,这些优雅的设计和动人的故事是献给儿童的杰作。
华裔作家汤婷婷的回忆录从一个在猪圈生子并自溺的中国女人开始,讲述了一段残酷家族史。这本书是对中国人灵魂的探索,它用战士一般凶猛的声音唱出了人的心灵危机。
《千年悲欢》的书名取自艾未未父亲艾青的诗。他在书中讲述了自己与国家机器的对抗、回忆了父亲的人生。他用纪念进行抵抗,拒绝接受几代中国人被强加的健忘症。
在新书《丘吉尔的影子》中,作者将丘吉尔描绘为种族主义者、伪君子、帝国主义者……虽然肯定了他在二战中的贡献,但对他粉饰自己传世形象的企图给出了毁灭性评价。
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艾明如在新书中追踪了美国加州、澳大利亚和南非华人移民的苦难历史,有力论证了华人社区是全球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,也是变革的推动者。
著有《追风筝的人》和《灿烂千阳》的美籍阿富汗作家胡赛尼分享了自己对故土的看法、寻求深入理解阿富汗的人们应该阅读什么,以及他认为美国对阿富汗人民的道德义务。
梁鸿在书中展现了被时代变迁淹没的中国家庭和村庄,以及一种“心理上的无家可归”。她以不直接与官方对抗的方式探讨了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。本书英文版已于近日出版。
一本新书描绘了几个世纪来女性健康的恶性循环。医学研究和医疗机构被男性主导,女性被教导其生理结构是耻辱的来源,对自己的身体一无所知,无法识别或阐明自身症状。
汤姆·林的小说处女作以一名亚裔美国英雄为主角,重新创造了有关美国西部的古老神话,探索了边疆和美国身份之间的关系,并质疑了这种类型对白人男性殖民者的理想化。
关于特勤局历史的《零失败》里讲述了这个机构大量无能、管理不善和纵酒狂欢的糟糕事迹。在这本书的描述中,特勤局存在的目的并非为了帮总统挡子弹,而是躲避问题。
《头彩》一书认为,超级富人不合理的财富损害了所有人,包括面临许多心理问题的他们自己;而我们应该保持同理心。作者还呼吁富人参与改变让他们拥有过多财富的体制。
在亨特·拜登的回忆录中,这位饱受争议的总统之子公开谈论了母亲和妹妹的死亡、自己吸食可卡因的经历、与嫂子的恋情,以及引发政治风暴的在乌克兰公司任职经历。
《中国制造》调查了中国的强迫劳动问题,指出从万圣节装饰到快消服饰,都被卷入一个旨在隐藏暴行的共谋体系,参与其中的不仅是供应链和企业,还有我们的消费模式。
艾未未讲述了自己与父亲艾青在文革期间被流放到劳改营时的经历,以及他在那时读过的书。他还讲到了阅读对其艺术创作的影响,并向读者推荐了自己即将出版的回忆录。
勒卡雷的间谍小说多以冷战为背景,将这一类型小说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。他笔下的间谍颠覆了邦德式的模板,是腐朽系统中幻想破灭的孤独之辈。勒卡雷死于肺炎,终年89岁。
《使女的故事》、《赎罪》、《宠儿》……时报前首席书评人选出了她心目中值得反复阅读的八本好书。与此同时,我们还带来了艺术家为这些书籍重新设计的封面。
奥巴马接受采访,谈及撰写新回忆录《应许之地》的过程,以及阅读对塑造其政治历史观点和写作起到的重要作用,探讨了如何通过叙事寻找政治分裂之下人们的共同点。
时报编辑评选出了本年度最出色的25本童书,包括绘本、中年级和青少年读物。它们有的充满魔法和想象,有的也试图在大屠杀和种族主义等问题上与儿童进行对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