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9月02日讯】大家都听过心脏病,但你有没有发现,几乎没有人提过心脏癌?其实啊,这种癌症非常少见,原因就藏在心脏细胞的特性里。
这是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(University of Pittsburgh)心胸外科与生物工程副教授斐利比( Julie Phillippi)发表于“The Conversation”杂志的一篇研究文章。
文章指出,癌症几乎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,因为所有器官组织都是由细胞组成的,但“心脏癌”的发生率却极低,大约只有万分之三;相比之下,女性罹患乳癌的概率,则高达百分之五。
那么,心脏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“抗癌能力”呢?
斐利比解释说,虽然心脏是人体最早开始运作的器官,但成年后心脏细胞很少分裂。20岁之后,细胞的分裂次数更是急剧下降。在人的一生中,只有不到一半的心脏细胞会被新分裂的细胞取代。这就意味着,出生时的心脏细胞会伴你一生!
正因为心脏细胞的分裂频率极低,DNA在复制时出错的机会也就越少,罹患癌症的风险自然就降低了。再加上心脏深藏在胸腔内,受骨骼和周围脏器的保护,不像皮肤直接暴露在紫外线下,也不像肺,容易吸入有害物质,因此更难受到致癌因素的攻击。
不过,细胞分裂率低也会有一些缺点。比如:心脏细胞受损后,就不容易修复。而且心脏也不是完全免疫,有时癌细胞会从其它器官转移过来,一旦发生这类现象,心脏癌细胞往往比其它器官的癌细胞更具侵略性。
研究显示,虽然心脏癌十分罕见,若患者能及时接受手术或化疗,存活时间依然可以延长,专家指出,深入研究心脏细胞的分裂与再生机制,或许能帮助医学界更好的理解心脏发病后的修复情况,并为心脏再生甚至癌症治疗开辟新方向。
斐利比总结说,了解“癌症为什么不会发生”和了解“癌症为什么会发生”同样重要,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可能改变未来的医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