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发现小行星贝努和龙宫同属波兰星家族

【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8月23日讯】天文学家发现,太阳系中两颗著名的小行星——贝努(Bennu)和龙宫(Ryugu),可能是失散多年的兄弟。它们都来自相同的小行星“妈妈”,是这颗巨大的小行星在数十亿年前撞击而成的碎片。如今,这颗巨大小行星的最大残骸是被称为波兰星(142 Polona)的小行星。

美国西南研究院(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)在8月18日发布的新闻稿中指出,在该研究院所进行的一项研究中,研究人员检视了贝努龙宫和波兰星的资料,其结果支持它们最初属于相同波兰星家族的假设。

这项研究比较了贝努和龙宫的样本资料和波兰星的光谱资料。结果发现,它们的近红外光光谱具有足够的相似性,足以支持它们起源于同一颗母小行星的理论。

贝努和龙宫被认为是近地小行星,因为它们在火星轨道内环绕太阳运行。然而,它们并不被认为对地球构成威胁,因为它们与地球的最近距离分别约为190万英里(306万公里)和100万英里(161万公里)。

与波兰星相比,贝努和龙宫都相对较小。贝努的直径约为三分之一英里(0.53公里),相当于纽约帝国大厦的大小。龙宫的直径是贝努的两倍,但波兰星的直径约为33英里(53公里),比它们都大得多。科学家认为,木星的引力将贝努和龙宫推离了靠近波兰星的轨道。

该研究的主要报告撰写人、来自西南研究院的阿雷东多(Anicia Arredondo)说:“我们相信,在太阳系形成的初期,大型小行星曾发生碰撞并碎裂,形成了一个‘小行星家族’,其中最大的一块残骸就是波兰星。”

她说,有理论主张说,那次碰撞的残骸不仅形成了波兰星,还形成了贝努和龙宫。为了验证这个理论,他们开始观察这三个小行星的光谱,并进行比较。

藉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(NASA)的詹姆斯‧韦伯太空望远镜(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),阿雷东多与其研究团队在近红外光和中红外光波长下观测了波兰星,然后将这些数据与贝努和龙宫实体样本的光谱数据进行了比较。

日本和美国的太空任务分别在2018和2020年取得龙宫和贝努的实体样本,并于2020和2023年将其送回地球。

2021年6月,NASA收到龙宫的第一批样本。这些样本在2020年12月送回地球。(NASA)

针对上述比较结果,阿雷东多说:“它们足够相似,因此我们相信这三颗小行星可能来自同一个母体。”

该研究的另一名报告撰写人贝克(Tracy Becker)说:“自从那次可能形成它们的撞击以来,波兰星、贝努和龙宫小行星都经历了各自的太阳系之旅。贝努和龙宫现在比波兰星更接近太阳许多,因此它们的表面受到太阳辐射和太阳粒子的影响可能更大。”

贝克补充说:“同样地,波兰星可能比贝努和龙宫更古老,因此可能在更长的时间内受到微流星体的撞击。这也可能改变其表面的某些方面,包括成分。”

上述研究成果于8月18日发表在《行星科学期刊》(The Planetary Science Journal)上。

(转自大纪元/责任编辑:叶萍)

相关文章
评论
新版即将上线。评论功能暂时关闭。请见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