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8月22日讯】观众朋友好,欢迎收看《新闻直击》。今天是美东时间8月21日,星期四。首先我们来关注。
今日焦点:俄乌激战加剧,川普暗示,乌克兰或将攻俄本土;涉“北溪”爆炸案,乌克兰男子在意大利被捕;美欧达历史性协议,关键商品关税上限15%;为阅兵重度扰民,中共封路、封店、封网、赶访民;新西兰警告:中共是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。
【乌激战加剧 川普暗示乌或将攻俄本土】
乌克兰空军今天(8月21日)表示,俄罗斯发动了今年最大规模之一的空袭。一夜之间,俄军出动了574架无人机,还发射了40枚导弹。攻击重点落在乌克兰西部,那是西方军援物资的运抵和储存地。官方证实,这次袭击造成至少1人死亡、15人受伤。
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(Volodymyr Zelenskyy)谴责说,这场夜袭“仿佛什么都没有改变”。他呼吁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祭出更严厉的制裁和关税。与此同时,乌克兰也在用国产远程无人机打击俄罗斯境内的能源和基础设施,导俄罗斯汽油批发价飙到新高。
在乌克兰西部城市利沃夫(Lviv),地区行政长官马克西姆.科兹茨基(Maksym Kozytskyi)在社交平台上表示,导弹击中民用区域,造成1死3伤,住宅楼、幼儿园和办公楼受损。地区检察官办公室称,有三枚巡航导弹携带集束弹药,击中了这座城市。
乌克兰美国商会主席安迪.亨德(Andy Hunder)告诉美联社,靠近匈牙利边境的一家美国电子工厂也遭袭。当时有600名夜班工人,6人受伤。他批评说:“信息很明确:俄罗斯并不在寻求和平。俄罗斯正在攻击在乌克兰的美国企业,羞辱美国企业。”
关于未来的安全安排,泽连斯基透露,乌克兰将在未来十天内举行密集会议,以敲定盟友愿意提供的安全保障细节。他预计最快下周末,可能准备好与普京(Vladimir Putin)直接对话,并不排除川普总统参与三方会谈。地点还没定,瑞士、奥地利和土耳其都在考虑名单里。
与此同时,美国总统川普今天在“真相社交”(Truth Social)平台发文,似乎在暗示乌克兰可能会打击俄罗斯本土。他写道:“如果不攻击入侵者的国家,要赢得一场战争是非常困难的,甚至是不可能的。这就好比一支运动中拥有出色防守的优秀球队,却不被允许进攻。根本没有获胜的机会!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情况就是这样。”
川普还批评前任总统只让乌克兰防守,并强调“如果我是总统,这场战争绝不会发生——零可能性。接下来将有有趣的时刻!!!”
【涉“北溪”爆炸案 乌克兰男子在意大利被捕】
德国检方今天(8月21日)表示,一名乌克兰男子在意大利被捕。他被指涉嫌参与2022年“北溪”天然气管道爆炸案。那起事件当时加剧了俄乌战争背景下的能源紧张。
根据德国隐私规定,德方只公布该名男子为谢尔希伊.K.(Serhii K.)。他当晚在意大利里米尼(Rimini)附近一处警局落网。德国联邦检察官表示,他是安放炸药团伙中的一名协调人,涉嫌实施爆炸、从事反宪制破坏活动和毁坏设施。他是根据周一签发的欧洲逮捕令被捕的。
发生在2022年9月26日的“北溪”爆炸,破坏了位于波罗的海海底、用于输送俄罗斯天然气至德国的管道。调查人员后来在一艘游艇上发现了水下炸药的痕迹。检方称,谢尔希伊.K.与他人使用一艘从德国罗斯托克(Rostock)港启航的游艇,并在租船时使用了伪造身份证件。
德国司法部长胡比希(Stefanie Hubig)在声明中说,这是一次“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调查成果”,并强调这起爆炸案“必须查清”。
爆炸导致“北溪-1”管道破裂,直到2022年8月底俄罗斯切断供气前,这条管道一直是对德供气的主要通道。“北溪-2”管道也在爆炸中受损,但由于德国在俄乌战争爆发前暂停认证,这条管道从来没有投入使用。
事件发生后,俄罗斯指控美国是幕后黑手,但美国否认。美国及部分盟友长期批评这两条管道会加深欧洲对俄能源的依赖,威胁区域安全。
2023年,德国媒体曾报导,一个亲乌克兰团体涉案,但乌克兰否认下令发动袭击,德国官员当时也保持谨慎。目前,瑞典和丹麦已在今年2月结束调查,只剩德国检方继续进行。检方没有透露谢尔希伊.K.何时会被移交德国当局。
【美欧达历史性协议 关键商品关税上限15%】
美国和欧盟今天(8月21日)宣布达成新的贸易协议。协议规定,自9月1日起,美国对来自欧盟的医药产品、木材、半导体等关键商品的关税上限定为15%。
此前,川普总统曾警告,可能对欧洲制药业征收高达250%的关税,对半导体征收100%的关税。
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(Ursula von der Leyen)表示,协议让跨大西洋贸易恢复清晰与一致。她提醒,关税成本最终会由进口商承担,可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。
欧盟贸易委员马罗什.谢夫乔维奇(MarošŠefčovič)说,这只是“第一步”,未来有可能扩大豁免范围。不过,欧盟为葡萄酒和烈酒行业争取的减免没能写进协议。他坦言“很遗憾”,但会继续和美国谈判。
对此,美国蒸馏酒协会主席克里斯.斯旺格(Chris Swonger)批评,新关税将进一步加重餐饮业压力。
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(Howard Lutnick)在X平台发文称,这份《美欧互惠、公平与平衡贸易框架协议》是“历史性协议”,体现了“美国优先”贸易议程。他强调,欧盟同意开放20万亿美元市场,并取消对所有美国工业品的关税,这将为美国农民和制造业打开欧洲市场。
爱尔兰总理米哈尔.马丁(Micheál Martin)对协议表示欢迎。他指出,爱尔兰在医药和半导体领域的规模庞大,因此确认15%的上限至关重要。
协议还包括能源和科技领域的采购承诺。欧盟计划到2028年采购约7,500亿美元的美国液化天然气、石油和核能产品,并额外采购至少400亿美元的美国人工智慧晶元。公告还提到,欧洲企业预计将在美国战略部门追加6,000亿美元投资。
在8月初接受CNBC采访时,川普将这些能源采购和投资称为“美国无需偿还的礼物”。他警告,如果有政府没有兑现承诺,美国将立即加征更高关税。
此外,根据协议,欧盟对美国的统一“对等”关税将维持在15%。该税率已于8月7日生效。如果欧盟接下来立法降低其工业关税,那么美国也计划降低对欧洲进口汽车的关税。欧盟委员会表示,将尽快提出相关法案。
双方还同意在关键矿产出口和数字贸易壁垒等领域加强合作,以应对全球竞争。
【为阅兵重度扰民 中共封路、封店、封网、赶访民】
中共9月3日阅兵在即,当局声称“不扰民”,然而北京多次大面积封路、封店、封快递,甚至封网,不少民众质疑当局“到底在害怕什么?”来自各地的大批访民也遭到暴力驱赶和抓捕。
8月20日晚,北京公安交通管理局再度发布通告,自本周六(8月23日)起将对部分道路实施交通管制。
近期为筹备阅兵,中共进入高度戒备,草木皆兵,北京天安门广场前的长安街两侧军警和便衣密布,三步一岗、五步一哨。
有网友发视频说,在城郊的大兴,居民楼下每隔10米、20米就有一个人把守。
由于大面积封路,造成天安门周边大堵车,严重影响民众出行。商家被多次要求关店,影响经营。
北京居民的生活也受到严重影响,有北京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,王府井周围被管制,“酒店全是警察,都不让出去,还要登记”。
小区被封,胡同有人把守,居民进出需查验身份,甚至无法点外卖或收快递。
河南村镇银行受害人李运(化名)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表示,由于九三阅兵,当局对到京访民大肆抓捕。据他描述,那些抓捕人员全是年轻男子,开着黑色商务车,身穿便衣,下车后一哄而上,抬起访民,硬塞进车里带走。这样的场景,每天在北京街头上演。
另一名访民国钟(化名)也因为无法登记宾馆住宿,只能露宿在信访局附近的桥洞下。他说,那里每晚有数百名访民栖身,但每天都遭到警察暴力清场。“天天扫荡,冤民的基数太大了,你怎么扫,也扫不净。很可怜,还有跳河的。”
随着阅兵临近,中共的“维稳”管控也不断升级。8月20日凌晨,中国网络突现大规模断网情况,持续一个多小时。
【新西兰风险评估报告:中共是国安最大威胁】
8月21日(周四),新西兰安全情报局(NZSIS)年度风险评估报告警告,中共是对新西兰最具威胁的外国干涉势力。报告指出,中共通过统战组织、跨国镇压与渗透行动,试图扩张其在新西兰的影响力,对国家安全构成长期挑战。
这份《安全威胁环境报告》(The Security Threat Environment Report)由新西兰安全情报局分析人员根据过去18个月的趋势观察与调查编写,为非机密文件。报告揭示多起真实案例,并提供应对风险的安全建议。
报告强调,虽然包括中共、俄罗斯及伊朗在内的多个国家都企图影响新西兰的政治与社会环境,但评估结果显示,中共在情报行动上展现出最明确的意图与实质能力。
报告指出,新西兰正面临“近代最严峻的国家安全环境”。报告点名中共“统战部”在新西兰及全球推动影响力,其活动普遍具有“欺骗性、腐蚀性与胁迫性”,对企业与机构构成重大风险。
报告提醒,中共《国安法》要求中国境内个人与组织无条件配合安全部门,这意味着与中国合作的机构可能被迫泄露敏感资讯。
此外,针对政府政策、科技与基础设施的间谍活动正在增加,参与者不仅限于中共情报人员,还涵盖企业、大学、智库及网络黑客,呈现出“全国动员”式的情报收集模式。
报告最后警告,由于全球战略竞争的升温,使新西兰成为情报战的目标之一,几乎可以确定的是部分外国间谍活动仍未被侦测到,呼吁政府机构、企业与学术单位加强防护。
《新闻直击》制作组
(责任编辑:刘明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