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立故宫博物院《碁人弈事》展览 弘扬围棋文化

【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8月06日讯】中华民国国立故宫博物院于7月12日至9月28日期间,在故宫北部院区第一展览馆推出围棋特展《碁人弈事》,从多元视角呈现中华传统文化围棋的深厚底蕴。

8月5日,海峰棋院林敏浩院长率领台湾精锐队棋士,与日本围棋友人一同前往故宫参观,领略人生智慧、感受历史风采。故宫院长萧宗煌先生亲自接待,并由专业策展人蔡君彝老师深入导览,让人受益匪浅。

故宫萧宗煌院长、邱士华老师、蔡君彝老师等人亲自接待海峰棋院来宾。(海峰棋院提供)
故宫策展人蔡君彝老师为大家详细导览,棋士们仿佛身历其境,对内容相当感兴趣。(海峰棋院提供)
赴台参加“健乔杯”比赛的日本职业棋士——小林泉美七段(左)和张心澄二段(右)一起参访国立故宫博物院。(海峰棋院提供)
日语导览人员正为小林泉美、张心澄两位老师介绍。(海峰棋院提供)

本次展览共规划七大主题单元,包含:“帝王将相”、“文人雅士”、“僧侣神仙”、“古代围棋玩家与职业棋士”、“古代棋书与棋谱”、“古代益智游戏生态圈”,以及“桌上型游戏”等多样元素。

透过丰富的史料与文物,展现古人对围棋的热爱与投入,也让大家了解到,除了围棋之外,古人其实也热衷于各式各样的桌上型益智游戏。

展览中可见许多珍贵文物与画作,例如展出的国宝之一《宋太祖坐像》,是院藏唯一一张宋太祖的全身像,也是古代帝王下棋风范的代表。

国立故宫博物院馆藏《宋太祖坐像》。(海峰棋院提供)

另一幅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《汉宫春晓图》,描绘嫔妃们在春日清晨从事刺绣、熨烫、育婴及琴棋书画等活动,展现出传统女性的生活样貌与文人修养。古时候的“琴棋书画”虽为文人标配,但实则为全民共享的生活艺术。

国立故宫博物院馆藏《汉宫春晓图》。(海峰棋院提供)

其中也展出了晋朝名将谢安在淝水之战前从容下棋的画面,展现其“临危不乱”的风度与战略眼光;让人联想到,哪种棋类能真正做到“各自平等,没有阶级之分”?围棋,正是这样一种没有身份差异、重视实力对决的古老游戏。

黑白纠缠如阴阳未分:职业棋士在故宫参展看到围棋,立刻上前手谈一局。古代战队:南极仙翁、杨贵妃、白居易、唐明皇、贵妃的狗 vs. 海峰精锐队职业棋手!大家穿越时空与古人展开一场深度对弈。

海峰棋院精锐队职业棋士与古代战队“南极仙翁、杨贵妃、白居易、唐明皇、贵妃的狗”手谈甚欢。(海峰棋院提供)
海峰精锐队职业棋手共商退敌之策。(海峰棋院提供)
海峰棋院小棋手饶有兴致的对战中国古代高手。(海峰棋院提供)

故宫策展人、书画文献处蔡君彝助理研究员表示,为连结古今棋坛风貌,展览特别规划“台湾棋坛风云”单元,与财团法人培生文教基金会(海峰棋院)、财团法人台湾棋院文化基金会,以及职业棋士周俊勋、许皓鋐等合作借展珍贵的棋具与奖牌,呈现台湾围棋从在地耕耘走向国际舞台的精彩历程。

海峰棋院镇院之宝“羽衣棋具组”。(海峰棋院提供)

“羽衣棋具组”包含以榧木打造的日式带足棋盘,剔红漆制棋罐内有日本那智黑石、日向蛤制成的黑白棋子。更特别的是,棋具和箱盖上分别留有“本因坊”高川格、“名人”林海峰、“棋圣”张栩三位围棋巨擘的亲笔签名,象征围棋界的荣耀与世代传承。

周俊勋九段获得2007年“LG杯”世界棋王战冠军。图为台湾首座围棋世界冠军奖杯。(海峰棋院提供)
许皓鋐九段摘得2022杭州亚运会围棋个人项目金牌。(海峰棋院提供)

“碁人弈事”特展展至9月28日,邀请观众从古代文人雅士、帝王将相、僧侣高人的棋事雅兴,一路走入当代台湾棋坛的蓬勃风采,亲身感受这项历史悠久、历久弥新的智慧游戏。

围棋虽然在现代社会娱乐多元的情况下略显门槛,但它能跨越时代、流传千年,绝对值得现代人静下心来体验其中的深度与魅力。让参观者仿佛穿越千年时空,见证围棋如何在历代文化与人物中发展与演变,并深受感动与启发。

国立故宫博物院《碁人弈事》展览网址:点击链接

(转自海峰棋院/责任编辑:叶诚允)

相关文章
评论
新版即将上线。评论功能暂时关闭。请见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