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9月02日訊】大家都聽過心臟病,但你有沒有發現,幾乎沒有人提過心臟癌?其實啊,這種癌症非常少見,原因就藏在心臟細胞的特性裡。
這是來自美國匹茲堡大學(University of Pittsburgh)心胸外科與生物工程副教授斐利比( Julie Phillippi)發表於「The Conversation」雜誌的一篇研究文章。
文章指出,癌症幾乎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,因為所有器官組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,但「心臟癌」的發生率卻極低,大約只有萬分之三;相比之下,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,則高達百分之五。
那麼,心臟為什麼會有這麼強的「抗癌能力」呢?
斐利比解釋說,雖然心臟是人體最早開始運作的器官,但成年後心臟細胞很少分裂。20歲之後,細胞的分裂次數更是急劇下降。在人的一生中,只有不到一半的心臟細胞會被新分裂的細胞取代。這就意味著,出生時的心臟細胞會伴你一生!
正因為心臟細胞的分裂頻率極低,DNA在複製時出錯的機會也就越少,罹患癌症的風險自然就降低了。再加上心臟深藏在胸腔內,受骨骼和周圍臟器的保護,不像皮膚直接暴露在紫外線下,也不像肺,容易吸入有害物質,因此更難受到致癌因素的攻擊。
不過,細胞分裂率低也會有一些缺點。比如:心臟細胞受損後,就不容易修復。而且心臟也不是完全免疫,有時癌細胞會從其它器官轉移過來,一旦發生這類現象,心臟癌細胞往往比其它器官的癌細胞更具侵略性。
研究顯示,雖然心臟癌十分罕見,若患者能及時接受手術或化療,存活時間依然可以延長,專家指出,深入研究心臟細胞的分裂與再生機制,或許能幫助醫學界更好的理解心臟發病後的修復情況,並為心臟再生甚至癌症治療開闢新方向。
斐利比總結說,了解「癌症為什麼不會發生」和了解「癌症為什麼會發生」同樣重要,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可能改變未來的醫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