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7月02日讯】当你陷入负面情绪时,旁人一句“往好处想”可能无济于事,甚至会让你感到厌烦。
这不奇怪。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劳里桑托斯(Laurie Santos)博士对SELF网站表示,人的大脑有“负面偏见”。这意味着大脑更容易关注不利的一面,而不是好的一面。单凭一句说教,不一定能破除这种负面思维习惯。
不过专家表示,仍然有许多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更乐观(或至少不那么消极)的人,而不是强迫自己乐观。
1. 从中立开始
桑托斯博士说:“你不必为了避免最坏的情况而拚命或妄想地保持乐观,”因为你的大脑够聪明,能够辨识你是不是在假装乐观。
保持中立是一个不错的开始。例如,不要告诉自己“他们肯定不理我了”,而是试着想“他们还没回复,这让我很焦虑,但我真的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。” 有时候,乐观始于少一点点刻薄和消极。
2. 不说绝对的话
“坏事总是发生在我身上”这样的想法对你没有任何好处,但过于极端地抱持相反的想法“一切都会好起来的!”,也同样不切实际。
“真相介于两者之间,”《坚强的人不会做的13件事》一书的作者艾米·莫林(Amy Laurin)告诉SELF。换句话说,生活可能会很艰难,但也可以变得更好。莫林也说:“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灰色地带,有好有坏。”
打破非黑即白思维的一个最简单方法,就是放弃“总是”和“从不”这样的绝对词。比如,将“生活从来都不顺心”改为“呃,我想要的公寓没有获批”,或者,将“我什么都做不好”软化为“我搞砸了,但这只是一个项目而已”。你越能抓住这些夸张词汇出现的时刻,就越容易保持平衡的人生观。
3. 制定备用计划
糟糕的事情确有发生的可能。莫林建议,与其努力去除大脑中“如果发生这种情况,该怎样?”的忧虑(事实上这很少奏效),不如制定一个计划来应对它们。
假设一下你没能得到梦想的这份工作,那么你将做什么:可以联络你的人脉网,寻求未来的推荐,或在申请类似职位之前完善你的履历。无论如何,为任何可能令人失望的挫折制定一个“如果这样,那么那样”的备用计划,至少可以帮你减少焦虑、不确定和沮丧,从而让你更有掌控力,也更有希望。
4. 回想以往走过的困境
两位专家认为,另一种消除内心厄运的方法,就是承认自己身处困境,然后回想上次你成功克服同样糟糕的情况。并不是要反复思考负面事件,而是要提醒自己,你有能力克服任何即将面临的困难。
莫林认为,一些可以开始思考的问题包括:我以前是如何度过的?这次我该如何度过?那段经历可能很糟糕,但世界末日并没有到来——这些记忆可以证明,是的,艰难的事情会发生,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注定要失败。
5.养成关注自身小胜利的习惯
我们很容易忽略自己的进步,陷入“我什么都做不好”的心态。
桑托斯博士建议,每天花点时间至少记录一件进展顺利或超出预期的小事。也许是你早晨的咖啡格外美味,也许是连续一周阴雨绵绵之后天气格外好,又或者你的头发偶尔会乖乖听话。
“当我们训练大脑去注意哪些事情进展顺利——即使是在混乱中——就能为积极的心态奠定更现实的基础,”她解释道。这些习惯会一点一点地累积起来,帮助你变得更加乐观。
(记者金晶编译报导/编辑:林清)